首页 [文章]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?

[文章]你常逼孩子打招呼吗?

来源: 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发布时间:2014年5月16日

编者语:当孩子见到熟人不打招呼时,大人通常做法是要求孩子问好。这时候,我们没有蹲下身来去体会孩子的感受,体会他们内心发生的变化。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,其实会给孩子带来伤害。

“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, 赶快说阿姨好呀!”不管是到别人家做客,或在公共场所,我们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导、半强迫的要他们的孩子跟认识的人打招呼。如果个性较为内向、敏感的孩子,不叫就是不叫。站在一旁的大人会觉得尴尬,觉得自己没把孩子教好,还会忍不住开始以责备的口吻说着:“小孩子不可以这么没有礼貌……
当孩子被大人说“没礼貌”时,孩子的感觉,是一种羞愧,也是一种挫败。羞愧的是自己不好,嘴巴不甜;挫败的是自己做不好,让成人失望。而这种种的感觉,都得同时在大庭广众、众目睽睽之下,被揪出来。没有任何一个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被羞辱,那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应该承受呢?
是的,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,“教孩子”的责任是尽到了,绝对不会落人口舌。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贴孩子标签,“警惕孩子”的目地达成了。然而,以羞辱为手段的幼儿教养,会有什么问题呢?

l 语言的暴力

在以羞辱为手段是语言的暴力。直接面对面的运用没有礼貌、你这样没人会喜欢你……”等的语言,是直接攻击个人的自尊,所达成的效果就是羞愧。伤害孩子的尊严,最大的影响就是孩子觉得不应该正视自己的想法、情绪和感觉。伤害孩子的尊严,所带来的长远影响是,他们日后也不会正视他人的想法、情绪和感觉。

l 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

小小孩对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,是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。我们通常都以“陌生人焦虑”,来形容这个现象。
“陌生人焦虑”让孩子只接近对他成长有利的人,让自己与那个人产生情感上的连结和依附,并从那个依附里发展安全感。在幼儿阶段养成的警戒,是人与生俱来保护自己的能力,透过那样的能力,逐渐学会分辨他人、信任他人。
很遗憾的是,许多成人在引领幼儿接触他第一次遇见的人时,会忽略掉幼儿的这个观察,这道“安检”过程。更让孩子担心的是,他还来不及反应,这个陌生人,就会靠他很近,摸他的头、拍他的脸。雪上加霜的是,自己心爱的爸妈还责备他。

l 罪恶感的建立

在幼儿的成长旅程里,他们会碰到一个成长上的难题:罪恶感。它与幼儿“好奇、主动探索”的热情,紧密相连。
当幼儿因为需要时间去观察陌生人,却得不到认可,又听见成人一再说自己无礼时,他会产生罪恶感。一则可能孩子觉得愤怒,反而不去做;二则也可能孩子觉得自己太差劲,就不得已顺从了。不管是绝不依从或暂时顺服,两者都忽略了孩子个人的想法和情感,也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好。反抗不依,自己不好;依样顺从,也因为自己的感觉有错,还是不好。

那要如何做,才能让幼儿学会和人打招呼?最关键的是:让孩子从尊重中学会礼貌;最有效的办法是示范和引导。

下面以在书店看到的场景为例:
有个妈妈手里牵着四岁大的孩子,在书店里遇到好友。两个大人几

句寒暄后:妈妈对着孩子说:“小涵,这是王阿姨,她是妈妈的好朋友。”
王阿姨在离孩子有一点点距离的地方,蹲下来,对小涵笑一笑说:“你好,小涵,我是王阿姨。”王阿姨等了一下下,接着说:“你的宝宝好可爱。”
王阿姨又断断续续的与妈妈和小涵对话,然后在她离开前,她说:“小涵好可爱,小涵再见。”妈妈说:“跟王阿姨说再见。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?”小涵有点害羞的说再见,然后走到王阿姨跟前,抱了她一下。
在这个例子里,我们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:她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观察她;她先善意的打招呼,主动关心孩子喜欢的东西;不强迫孩子马上响应,耐心等待孩子的响应。

本文转载自 珠海市博爱幼儿园 微信公众平台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,感谢分享与支持;